人物简介:
陈良华,男,浙江绍兴人。1963年12月出生,1989年就读于我校研究生院。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获得博士学位,在东南大学获得博士后。现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,兼会计系主任,教授,博士导师。研究方向:会计与财务管理。现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、管理会计委员会专家成员。为法尔胜股份公司、南通富士通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、多家非上市企业的独立董事和财务顾问。著有《基于泛会计概念下成本计量模式研究》、《基于供应链理论的会计信息重组研究》、《管理成本会计:价值增值工具》、《财务管理》、《公司财务管理》等著作。曾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、2004校优秀教师奖一等奖、2004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会奖、2004年东南大学教材一等奖等多项学术表彰。
人物特写
访谈摘录:
记者(下简称“记”):陈良华前辈您好,晚辈知道您现在已是一位知名学者,那么您在校读书期间一定是十分用功的学生了?不知道您可不可以和晚辈们分享一下您的学习经历与心得?
陈良华(下简称“陈”):谢谢。我们是六十年代出生的,当时学习机会难得,因此,比较珍惜光阴,学习比较努力。不过,和现在80后和90后比起来,思想不活跃、知识面不宽广、生活情趣不多。我很羡慕你们呢。如果说心得,三点吧:第一,正确时间做正确的事情——人们往往同一时期会面临很多事情都要去做、去选择,我的体会是选最合适的事情去完成,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好,难!第二,与“专家”交流或请教。我体会,不要顾“面子”,不懂就问,找最好“专家”请教。例如:我们学兄们谢志华、汤谷良、杨有红、王斌等,他们年龄长我们,学问也高我们。因此,请教他们。第三,多阅读、多思考。阅读文献、经典专著、外文文献等,短期不会有成效,长期坚持会有很大收获。
记:就我们这些后生晚辈的刻板印象以为,学者的生活一定是严谨、一丝不苟的。那么您在生活中又是什么个性呢?在工商大学就读期间,有没有让您至今印象深刻的生活经历呢?
陈:现在回忆起来,“北工商治学精神的传承”一定会在目前工商大学年轻教授身上看到。在工商大学就读期间,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就是我们的老一辈老师的治学态度。尤其是我导师张以宽先生——著名会计学家,对我的影响。说起来不怕露丑:我虽在同届学生中是好学生,但在递交硕士论文初稿时候,被张老师“骂哭”,并“被罚”一个暑假不准回去——暑假在校图书馆一个人读文献和做笔记!但收获很大并懂得学习方法。不过,严厉的张先生在生活中和平时对学生们可好呢,经常“护犊子”!!另外,金中泉、刘恩禄、李长根、丁承厚老师等老先生们和张以宽老师一样既严厉又慈祥,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“故事”。
我的学历从大专一直读到博士后,断断续续读了20年,一路走来,体会是: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远;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;积“小胜”为“大胜”;在享受生活同时,也要懂得“抓机会”——人生能有几回搏?机会来时要一定要搏,平时可以放松自己和享受生活。
记:现今中国大学有两种极端化风气,其一便是“功利主义”。国内去年出现了“百万人考研”的火爆场面,然而许多学生考研只是为拿文凭替自己“镀金”,最终走进学界的人越来越少。您是一位优秀的导师,那么在碰到这类心态的学生时,您又是怎样引导他们呢?
陈:萨特说过:“存在即是合理”,目前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给80后和90后很大压力,应该要理解他们。如果你理解学生心理,与他平起平坐,就可以深入沟通了——理解万岁,理解是双向的,你理解他,他也会理解你;我从不对我学生“有时表露出来”这种言行直接去批评他们。而是告诉他们“能够理解”,在就业、出国、深造等时候尽力帮他们一些——现在学生都很聪明,言教不如身教,他们会体会到的。因为只有“镀金”同时又有“学识”才会最好。
记:与“功利主义”相对,另一种风气则是“知识无用论”。调查显示现在80%的学生毕业后职业与专业不对口,因此许多学生认为大学教育“脱离实际、没有用”。晚辈从资料上了解到,您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学者,还是多家企业的独立董事和财务顾问,可谓在学术和实践中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,晚辈以为就这个问题咨询您一定是最适宜的。
陈:中国大学—近20年发展与进步有目共睹。虽然现在青年学者、海归派学问的确比我们强,与国际前沿越来越近,现象可喜!中国大学—近20年存在问题也的确很多。诸如:教授对学生辅导投入精力不够、教师忙于自己科研而应付“本科教学”;有的学问“脱离实际”等等。如何将“理论”与“实际”结合好,很难!我认为,我也做的不好。人人都离不开中国这个现实世界,只能试图、努力去做得好一点。大学分“研究型”、“一般型”、“职业技术型”三类。目前问题是:所有大学—都在培养所谓“研究型”。中国价值观趋同太一致,官本位作怪。人数不应太多!需要更多应用型、职业型本科,如,卓越工程师、卓越金融师等。国家教育部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,正在改!但需要时间。而且问题不在教育部一家,是整个体制问题,国家也在逐步改革。
记者手记
在采访陈良华前辈的过程中,我被前辈严谨的生活作风深刻感染:从陈先生的回答方式——清晰、抽丝剥茧地条陈就可见一斑,我想这正是前辈将严谨治学态度贯彻到生活每一个细节中的表现,因此我选择了语录式的问题,力求将前辈这一作风细节原原本本地还原出来,为读者呈现一个最本质、朴实的学者形象。
同时,我也希望,陈良华前辈严谨、踏实的治学精神能够感染每一个工商大学后辈学子,使他们摒弃浮躁的心态,通过勤恳地耕耘与积累,逐步迈向成功。
在采访的最后,我问道陈良华前辈对学弟学妹和母校有什么想说的话,前辈回答:“对学弟们的箴言:别想一下造出大海,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。对母校的箴言:亲爱的母校,祝你年年桃李,岁岁芬芳。”